永州发布
新闻网微博
新闻网微信
新闻网手机版
首页 > 理论 > 理论讲坛 > 【马克思的故事】200岁的马克思依然“活着”
【马克思的故事】200岁的马克思依然“活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梁雪影]   [编辑:王本峰]   时间:2018-05-04 14:47:16

  1818年5月5日凌晨2时,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布吕肯巷664号住宅的一个房间里,一声啼哭打破了夜的宁静,一个男婴呱呱坠地,父母为他取名卡尔·马克思。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名字,后来会和一种崭新的理论体系联系在一起,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联系在一起……

  转瞬200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多少学者政要、多少思想理论逐渐为人们所淡忘。然而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响亮。赞成他的也好,反对他的也罢,都毫无疑问地把他留在了历史的舞台上。马克思成了永远的马克思。法国大思想家德里达如是说:“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

  马克思何以征服了世人?

  马克思小时候,母亲曾亲昵地叫他“幸运儿”。出生在颇有社会地位的律师之家,岳父是位名门望族的男爵,23岁的他就是博士了。可以说,凭借马克思的家庭地位、社会关系和本人才华,完全有可能当律师、法官、教授,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而且当年普鲁士政府为了收买他,也多次承诺他去任职作官。

  然而,早在17岁中学毕业那年,马克思就做出了超越时代的人生选择,那就是要为全人类幸福而工作。23岁那年当他博士毕业即将走向社会时,业已下定决心要像古希腊神话中盗天火给人类的普罗米修斯那样,无论经历怎样的痛苦和磨难,也不放弃对真理的追求。马克思一生历尽艰辛,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贫困与疾病的折磨,甚至被多国反动政府迫害驱逐,颠沛流离。但始终初心不改,忘我地从事理论研究,寻求着无产阶级摆脱剥削和压迫的真理。马克思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世人的!

  马克思还以自己辉煌学说的影响力改变着世界。19世纪50年代初开始,在大不列颠博物馆阅览室D行的第二号座位,一位长满大胡子、皮肤黝黑的中年人从上午9点一直到下午5点都坐在那里看书,二十多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潜心钻研。他习惯于边漫步边思考问题,以致于在他家书房门与窗之间的地毯上踏出了一条痕迹,就像穿过草地的小路一样。这些历史的足迹见证了马克思刻苦进行理论研究40个年头的日日夜夜。为了《资本论》的写作,他研究了1500多种书籍,光笔记就写了一百多本。

  40年的炼狱终成正果,马克思为全人类奉献了他用心血筑就的两大理论成果——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恩格斯评价道: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从此,关于资本主义的美好神话被打破了!从此,天下穷人找到了解放的途径。

  历史风云变幻莫测。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国际上一些人断言马克思主义已不能指导今天的现实,社会主义终结了,马克思主义过时了。可是2008年国际性金融危机爆发后,却有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当年对资本主义进行过无情批判的马克思,竟然在资本主义世界重新风行起来。那里的许多人重新捧起了《资本论》并求教于它。重读《资本论》的人们终于承认,正在发生的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和弊端暴露无疑,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矛盾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依然正确,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于是,马克思的著作在许多书店售罄,一时间,选择《资本论》作为圣诞节的礼物在德国成为时尚。英国媒体甚至开玩笑说,如果马克思还在世的话,《资本论》的巨额版税会让他轻松地进入福布斯富豪榜。英国学者吉登斯不无感叹地说,马克思的思想比他同时代及后来的西方思想家要“厉害”得多,即便在当今世界,他的思想仍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诗人臧克家那首富有哲理的名诗《有的人》曰:“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马克思就是这样一位200岁还“活着”的杰出伟人!

  (作者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相关新闻关键词:马克思 故事

最新更新

永网论坛

视频新闻

永网专题